的日子。
原因无法,只因为亚特兰大学改制了。
关于改制,马丘其实了解并不多。不过切身的体会是,学习的课程、进行的研究,突然变难不少,而且多了很多考核。如果连续三次考核不合格,就会被警告。得到三次警告,就会被劝退。
如果,考核只是和能否掌握课程内容相关,马丘还不太担心。但是,改制令他痛恨的地方在于,有些课程不光看是否掌握了课程内容,还要和其余人比较——大学校方的说法是,教育资源有限,只有相对比较优秀的一批人,才能留下来。
举一个例子,在霍尔特古语言学课程考核中,和他一同考试的有一百八十七人,考试总分数是一百分。如果他没有达到六十分一定会被评定为不合格,但达到六十分及以上,不代表就绝对会合格,这还要看其余人考了多少分数。
具体来说,他的分数要排在所有人的前90%才合格,严格的时候要到前75%,松一点也要到前95%。
在这种前提下,他和所有一同考试的人都是竞争关系,不但要掌握知识,还要保证不是掌握最差的那个。极限情况下,如果全班的人都考了100分——满分,那他只要做错一个题,考了99分,也会不合格。
这样的情况重复9次,他就要被迫离开亚特兰大学。
这逼得他,不得不拼命学习,拼命赶超和他竞争的人,然后他才终于发现,他到底有多差。
之前说过,他是在亚特兰大学考核中,刚刚达到资格线进入亚特兰大学的。从某种意义上来说,他的幸运,比他的能力更强。
除了极少数和他一样凭着幸运进入亚特兰大学的幸运儿外,其余学生在马丘