六岁大,那会儿孙氏待她却是极好。那时候沈延不过一个镇上的小郎中,每月便只拿那么几十个铜钱回家,孙氏会想法子给她买零嘴,省钱给她买簪子、衣裳,将她打扮成一个姑娘家应有的模样。
隔壁的阿婶总笑说,阿娘怀她时,知晓是个姑娘,欢喜的好几日都合不拢嘴角。她盼一个儿女双全,盼了六年。
那时孙氏还总念着,家中贫寒,对不住她。
可家中富足之后,孙氏便愈发得斤斤计较,好似再不舍得在她身上花费时间和金钱,就连沈延给她买的一只珊瑚手钏,孙氏都能心疼好几日。
沈延偷偷给她买古琴,买笔墨、画纸,偷偷给她请先生授课,孙氏嫌她铺张,睁一只眼闭一只眼,十分勉强地由着。
可若是真叫她委屈了,孙氏又会唉声叹气地哄着,拍着她的脑袋喊乖女。孙氏的态度,矛盾又分裂,叫人难以捉摸。
直至沈延意外身亡,孙氏成宿成宿地哀泣,最疯魔的那段日子,便是抱着沈望哭,在沈时葶打碎一个杯盏时,指着她骂丧家星。
孙氏对她的好,好似在日渐流逝的光阴中,消磨殆尽。
她将她推出宅院木门时,与方才挣开她的手时,面上是如出一辙的决绝,眼底的愧疚是真的愧疚,嘴上的不舍,却是假的不舍……
沈时葶甚至不知,阿娘为何不喜她……
她比沈望更懂事,更听话,更孝顺,更懂持家节俭,更会看人脸色,可孙氏总还是更疼爱沈望多一些。
车帷飘扬,暖风送往,将小姑娘脸上的泪痕吹干,绷得脸颊紧紧的,难免不适。
她刚抬手欲要擦一下泪,却忽然左右晃了一下,马车毫无征兆地停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