该是过了两个月,开始渐渐发生变化。
随着天气转暖,冬季离去,春季到来,一群群陌生面孔的新学生,像是下过雨的蘑菇似的,从亚特兰大学的各个角落,突然冒出来。
从对方的谈话中,马丘隐约了解到,这些都是通过大学新一次资格考试的人。新一次的资格考试,难度更高,不过参加的人数也更多,所以新入学的人并不比之前少。
这样一来,大学终于变得有些正常起来,至少不会让人在夜里不敢在宿舍外游逛。
而这,仅仅是一个开始。
又过了几个月,更多的陌生面孔新学生,如同夏季里的暴雨般,猛地降落而至,源源不断挤进有些拥挤的宿舍,让宿舍肉眼可见的变得人满为患。
其实,不光是宿舍,图书馆、食堂、教室,任何地方都挤满了人。
在一个炎热的清晨,马丘望了一眼食堂中、正在排队的、长度令人绝望的队伍后,有些后知后觉的意识到,之前人少的好日子,应该是一去不复返了。
之后随着时间流逝,现实一次次证明了马丘的想法。
夏季的人数暴涨,不是第一次,也不是最后一次。在夏季人数暴增后,几乎每个月都会再重复一次这现象,哪怕进入秋季,温度不断下降,情况也没有任何“改善”。
渐渐的,马丘的观念,从最开始“怎么没有人”,变成了“怎么哪里都是人”,整个人充满怨念。
实际上,充满怨念的,不光是马丘他一个人,还有几乎全部的亚特兰大学学生。
毕竟,他们来这里,是想学习高深的知识,而不是每天玩“人挤人”游戏。
大学校方,显然了解这种情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