元之前,我陈家算是书香世家,生活在赵国境内,更耕读为业。
“祖上先辈最高曾做到过枢密使,位居宰相,后来也多有先辈在朝中为官,只是大赵末年之时,朝廷昏庸,民不聊生,我家先祖被奸贼构陷,削职为民,流放出京……”
惠世将自己家族过去的历史娓娓道来,这些都是记载在家史上的事情,他都非常清楚。
崔恒也在跟自己回溯的过去历史进行对照,发现相符程度极高,只有极少数模糊不清的时间点和地点对不上,整体的真实性极高,这可是非常难得了。
在搞清楚陈家这四百年来的脉络之后,崔恒就确定了接下来要去找的人选。
惠世的先祖陈汤温,大赵国的兵部尚书,也曾是一位玄关境的大宗师,乃是当世顶尖的人物之一。
只不过,现在这位陈尚书因为坚持北伐的政策,屡次上奏,得罪了太多人,已经被清除出了朝堂。
为了开革这位陈尚书,主和派的户部、吏部、礼部尚书联名上奏,枢密使默许,御史台还罗织了一系列罪状进行弹劾。
最终这位陈尚书便落得个削职为民,废除武功,流放南疆襄郡的下场。
从临京到南疆襄郡足足有三千里路,途中有各种密林、沼泽、瘴气,一不留神就是要死人的。
在历史上,这位陈尚书在流放的路上也得了些许机缘,但最后依旧是郁郁而终,客死于襄郡。
崔恒打算将他带走,以一个世外高人的身份传授他一些武功,并让他以后避世清修。
这样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他对外界的影响。
而且,陈汤温被流放之前就已经有了子嗣,也不用担心这种做法